附錄B: 附加資料 – 原則與基礎

原則與基礎[1]

 

人受造的目的,是為讚美、崇敬、事奉我們的主天主,因而拯救我們的靈
魂。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為人而造的,是為幫助他追求他之所以受造的目的。
結論是:對於取用世物,常該看自己受造的目的;它們能有多少幫助,
便取用多少;能造成多少妨礙,便放棄多少。
因此,我們對一切受造物,在不被禁止而能自由選擇的事上,必須保持平
心,以及不偏不倚的態度:就是在我們這方面,不重視健康甚於疾病,不
重視財富甚於貧窮,不重視尊榮甚於屈辱,也不重視長壽甚於短命;其他
一切,莫不如此。總而言之:我們所願意、所選擇的,只是那更能引我們
達到受造目的之事物。[2]

 

聖依納爵認為靈性生命的目的是,選擇更能加深我們與天主關係的事物。我們經驗過天主的愛之後,要藉著選擇與主結合、與祂在世界上進行的化工結合來回覆祂。這樣的選擇需要以祈禱的心去回顧我們的經驗。什麼會帶給我們生命的圓滿?什麼會帶我們遠離生命的圓滿?。這是細心回顧我們每天生活中的人際關係、挑戰、挫折,讓我們能夠分辨我們生命的目的和意義。
 
依納爵在「原則與基礎」中設下這個看法這個看法源自依納爵的天主經驗,他覺得天主不斷傾注豐富的愛給所有的受造物。為他,世界是溫暖又生意盎然,充滿「神聖威嚴」的美麗、榮光。我們完全仰賴天主,而我們生命的每一刻都是天主自由的賞賜,不是我們配得到的禮物。
 
從這個觀點,所有受造物都是給我們的禮物,讓我們能回應天主的愛。我們為自己選擇哪一個有助於我們尋找天主、認識天主、愛慕天主。倘若某些禮物或選擇會帶我們遠離天主,就離開或放下。 我們只要或只渴望那些,能加深我們與天主同在的生命的東西。
 
這樣的選擇需要內在很大的自由。依納爵稱之為「平心」。平心是一種恩寵,讓我們能做平衡的決定 – 不渴望一物勝於另一物。我們恭敬、感恩地捧著天主的賞賜,但也不執著。它們的價值全看,它們如何幫助我們達到我們生命的目的。
 
偏好某樣東西或特定的生活狀態並沒有錯,但我們不要任何會讓我們遠離天主的東西。這使我們生命長度、物質狀況、社會地位的重要性都相對化。我們對天主的愛越來越優先。平心只不過是放棄一些東西,因為跟與主相愛比起來,何東西都相形見絀。
 
[1]  對「原則與基礎」的許多註釋皆出於David L. Fleming, SJ, 2008什麼是依納爵靈修?What is Ignatian Spirituality, Loyola Press: Chicago, 以及 Gennyn Dennison 2009, Spiritual Exercises in Everyday Life, An Internship Handbook, pp. 19-20
[2] George Ganss, SJ (1992). The Spiritual Exercises of St. Ignatius: A Translation and Commentary, Loyola University Press: Chicago, p. 32. 在每日祈禱操練的「原則與基礎」是精簡版。此處為原始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