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視人生的信仰: 第五十一課 至 第五十五課

講者: 徐錦堯神父

徐錦堯神父
徐錦堯神父以他四十多年的牧者經驗,結合『正視人生的信仰』一書及中國文化,解釋什麼是天主教的信仰。

 

正視人生的信仰: 第五十一課 至 第五十五課

第五十一課-天主子民的教會,眾人的教會
「思路決定出路」:教會內的形式,可以是:「金字塔」或「同心圓」的教會。「金字塔」的教會是由教宗,從上而下致眾教友的教會。而「同心圓」的教會,則以基督為中心,互相團結,互助互補不足的教會。教會的定位是不斷改變中,教友亦不是單純只是「祈禱」、「捐獻」及「聽話」。教會與天主親密地結合,以及與全人類彼此團結的記號和工具。有時教會具有較制度化的特質,有時教會有較多精神上共融的傾向。1) 教會原指聚會,教友在聚會時便形成教會,所以是動的,是人而不是教堂。2) 教會團體「因散而聚」,教友在基督內相聚,然後出去,再次聚會。天主教傳統認為,基督的教會具有以下特的徵:至一、至聖、至公、從宗徒傳下來的。A) 「至一」:教會是合一的,但亦具多元性。B) 「至聖」:教會是由至聖的基督所創立,教會提供「成聖的機會和方法」。但同時亦是「罪人的教會」,要不斷自我淨化。C) 「至公」:基督的教會是大公的,不限於時間、地或、政治和經濟體系。像光芒一樣四射八方。D) 「從宗徒傳下來的」:基督選了十二使徒,使徒選了自己的繼任人,教會就一代一代的傳下去。教友其實是教會的主體:a) 教會是全靠「平信徒」的積極參與。b) 在教會內眾人,應存着「真正的平等」。c) 教友要在世俗事務中,從內部聖化世界。d) 教友的司祭、先知、君王職務是源於基督,是為天主的服務。e)只有教友能深入社會中,成為地鹽世光,亦只有教友,在孩子成全中,播下信仰種子。所以教會的前途便在教友中。
視頻 YouTube.

音頻 Audio

[groups_member group=”Conference 2016″]


下載:
 
[/groups_member]


第五十二課-信仰團體聚會是第一優次
個人信仰成長是需要團體的。A) 信仰必須成長:信仰是靈性的視力,是價值觀念的轉變、是與基督關係的深淺,重點是有多少、有多深。是一個一生連綿不斷的成長過程。B) 信仰必須在實踐中成長:我們只能透過愛的實踐,才能明白愛的意義。只有這樣做才能對愛越來越深,最後發現「主與我們同在」、「力行方有真信」。C) 信仰團體有助信仰成長:信仰實踐的方式千變萬化,但必須獲得團體的鼓勵和支持,在互助、互愛、互相啟發中前進,才能察覺新情況,新需要,新的處理方式,以發揮信仰的活力。D) 信仰團體使信仰更具體、更落實。在現實的環境中,「愛」的行動可以有不同解讀。例如:「小孩應否信任外人?」這就需要在該環境下去解釋而落實。E) 行前定,則不困:每件事若能多認識,先作計劃,便可處理得綽綽有裕了。即使面對棘手的問題,也不會進退維谷。無可奈何的困境。F) 互相支持的團體:走信仰、道德之路不易。團體好處是互相勉勵,彼此支持不致冷淡下來。G) 停、看、聽:信仰小團體的聚會正好給我們提供停、看、聽的機會,停下來分享人生,看人生,看世界、聽良心的呼聲、聽上主的召喚。H) 把信仰聚會當第一優次:以每次團體聚會約1.5小時計算,哪一個月聚會一次,這只是花了,一個月內的0.2%的時間。請多珍惜。因為良好的信仰聚會,正是提升生活的最有效工具。
視頻 YouTube

音頻 Audio

[groups_member group=”Conference 2016″]


下載:
 
[/groups_member]


第五十三課: 教會史綱要
身為教友,總應對教會以往略有所知,以增加歸屬感。教會今天是許多先賢心血結晶。信仰像一個十字架:橫-代表着包容世界的胸襟與視野;直-是代表着投入歷史長河,以承先啟後,作好一個基督徒。歷史的新主角,是人類自己,它將人類的善惡用文字表達出來。從而要認識曆史唧整體,發展和過程,接觸人類歷史的黑暗面,更突顯人類在救恩史中的掙扎。在普世教會的歷史上,公元29年:聖神降臨,70-313年:大教難時代。313 年「米蘭聖諭」,天主教合法化。325年,尼西亞大公會議,定下基督是天主聖三道理。393年:新舊約成書。431年:厄弗所大公會議,定聖母為天主之母。529年:本篤會及隱修制度興起。1054年:希臘東正教與天主教分裂。1095-1291年:十字軍時代。1318-1641:文藝復興時代。1517:基督教派出現。1540年:耶穌會出現。1545-1563年:脫利騰大公會議;天主教內部革新。1846年:梵帝岡第一屆大公會議。1962年:梵二會議。中國教會:636-845年:唐朝景教出現。1275年:馬可波羅入元朝上都。1582年:利瑪竇神父來華傳教。1654年:羅文澡晉譯,成第一位中國人神父。1692年。康熙帝准許自由傳教。1693-1721年:產生禮儀之爭。1702年:羅馬禁止敬祖;康熙即批「以後不必西洋人在中國行教,禁止可也。」1849年:太平天國起義。1908年:雷嗚遠神父主張「中國歸中國,中國人歸基督。」之後雷神父入籍中國。1957年:天主教愛國會成立。現今的中國教會,則如雨後春筍,急速發展。
視頻 YouTube

音頻 Audio

[groups_member group=”Conference 2016″]


下載:
 
[/groups_member]


第五十四課: 我為什麼加入天主教?為基督作見證
徐神父為什麼加入天主教?A) 家庭是傳統宗教,家鄉的大澳十分完始,所以對靈性有所「感應」。自我產生宗教感,選擇了有「神」,是一「神」;跟隨老師的教導,選擇「天主教」。B) 更看重了這是「從宗徒傳下來的」。C) 個人喜歡天主教的全面,有人情味,聖事的支持,普世教會的共融,地方教會的自主,二千年的曆史。以致力承行天主「愛」的旨意。D) 更被天主教的「自省能力」和「包容胸襟」所折服。承認教會是「旅途中的教會」,要不斷「自我淨化」。E) 而印度的德蘭修女,那傳教三步曲,使各人更成全。F) 天主教主張:「肯定自己,欣賞別人;學習別人,豐富自己」。G) 信仰使生活更充實,更俱正能量,成為一個快樂的神父。H) 梵二後的主張更令徐神父折服:1) 對天主聖三重新演繹。聖子的救贖,聖神的聖化。2) 天主教的自我定義:教會是天人∕人人合一的標記和工具。3) 從新肯定「天國」的重要。只有一條法律:「愛」,「愛」超越一切國度,「愛」只有一個內容:「分享」。4) 教會應具有天國的胸襟和視野,正如基督為人存在,教會也應為世界存在。5) 因此要重視生命的完整和靈修的全面性。為基督作見證,是信徒的責任,也是鞏固自己信仰的方法。不敢讓人知道自己是基督徒,可以說並不是一個基督徒。因此我們要a) 扎根聖言(瑪5:15,16) 。b) 宣告於萬民,稱述祂的名(依12:4b), (宗4:20) 。c) 耶穌希望我們為祂作證(宗1:8b) 。d) 無論在何處也談論上主(申6:7) 。e) 要時常準備向人陳述心中所懷希望的理由(伯前3:15) 。f) 要舉出為主作證的物件或事情(谷5:19) 。g) 為基督作見證,由如宇宙明星(斐2:15a) 。要在人前承認耶穌(瑪10:33) 。i) 要心裡相信;口裡承認(羅10:10) 。j) 要明認耶穌是天主子(若一4:15) 。k) 不要以主為恥(弟後1:8) 。l) 聖神使宗徒作什麼(宗4:31) 。m) 要如保祿,不以主為恥(羅1:16) 。附錄:天主教與基督教的分別與異同。
視頻 YouTube

音頻 Audio

[groups_member group=”Conference 2016″]


下載:
 
[/groups_member]


第五十五課: 彌撒初探 普通話版本
彌撒是最多教友參與的教會活動,最有效的教友培育。最完整的培訓內容,以三年一週期,去閱讀聖經。所以彌撒是重要的。彌撒有兩條腿:聖言、聖體。兩者需並重。聖言是明白:個人成全、人際和諧、大同社會、善用萬物。讀聖經應先懺悔,虛心受教。然後有人講道、證道,指出聖言如何指導生活。跟隨是奉獻,捐出時間、金錢、才能、愛心。聖體聖事:是祭天大典,以全燔祭作出對主的欽崇、朝拜。領聖體就是分享奉獻的祭品。最後是派遣,派遣教友為天主作見證。聖言給我們是靈感和知識。聖體給與我們力量與情感去被派遣,作傳教。禮和儀的分別:沒有生命的改變只是「儀」而不是「禮」。沒有「禮」的「儀」只是小孩遊戲。所以天主教強調禮儀要有生命的改變(Change of Life) ;而不該單是儀式的改變(Change of Rite)。三種重要態度:「身在」是要投入。「腦在」是要專注。「心在」是要付出感情。教友是應該每天參與彌撒。這是「漸」的進化,為自己的靈性、道德、感情的成長而應該的附出。
視頻 YouTube

音頻 Audio

[groups_member group=”Conference 2016″]


下載:
 
[/groups_memb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