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週 - 耶穌的早年生活

第二週 第七天 第三週 第一天

第三週 - 耶穌的早年生活

 

讓我們回憶一個故事

我們對耶穌最初的三十年生活所知不多。衹知祂來到世上,但這世界並不容納祂。祂的母親瑪利亞是一位年青的猶太女子,並已許配給了若瑟。祂出生在一個寂寂無名而被他國統治的地方。雖然在外表上看來這個時期似乎毫無價值,但從信仰的觀點來看,這是一個圓滿的時期,一個充滿恩寵及應許的時期。耶穌的名字解釋為「他把子民從罪惡中拯救出來」(瑪 1:21) 。祂生長在一個充滿信德的家庭。聖經告訴我們在那些歲月裏「耶穌在智慧和身量上,並在天主和人前的恩愛上,漸漸地增長。」(路 2:52)

三十歲時,耶穌踏上了人類歷史舞台。被在曠野中宣講的洗者若翰所吸引而去聽他的宣講。祂與整個人類大家庭團結一致,在約旦河接受了若翰的洗禮。所有的福音都指出這行動是祂生命的轉捩點。這代表着一個成長階段的結束。在這發展期中,祂漸漸領悟到祂與天父的關係,並且教我們要稱天主為「阿爸」,「父親」。當祂完全地經驗到作為天主所喜悅的「愛子」時,祂的心靈必定湧現出極大的喜樂。就在這清晰及充滿安慰的時刻,祂獲得了完成救贖使命所需的能力和方向。

承擔的使命,受到了考驗。祂受到迷失身份及使命,並把天主賜的恩寵變為達到成功、名利及權力的誘惑。由於對自己真正身份的曲解,人的內心常常被引誘去選擇那些遠離創造本意的東西。耶穌拒絶相信這些謊言,只擁抱着對天父堅定不移的愛,和忠於自己的身份(即天主所鍾愛之子的身份)及天主對祂的召叫。最後,在天使的出現及照顧下,祂與天父緊緊地連結在一起 (瑪 4:11)。

天主旨意的新觀

耶穌生活的猶太社會是一個在羅馬政權統治下被凌辱及禁制的社會。大多數的猶太人都分成以下三大類:合作者 (黑落德及宗教領袖)、密謀以暴力推翻政權者 (熱誠者) 及離羣靜居者 (厄色尼派)。三類人都相信天主要他們有自己的領土、主權及政治上的自由。他們正在等候救主的來臨,把外來的統治者趕走,建立一個豐衣足食的「王國」和一個純淨的宗教。耶穌跟這三類人都沒有關係。

耶穌從曠野出來,充滿了聖神,便開始祂的使命,祂宣告一個令人驚訝的天國新面貌。並且呼龥所有男女悔改。耶穌教導我們要有絕對包容的態度,包括對待那些被視為「無可救藥」:弱小的、被排斥的、貧窮的及不能保護自己的人。這跟當時的宗教領袖所教導的相反。天國是指一個由天主直接統治的世界,這個完美的統治超越一切人類的統治。為耶穌來說,天國著重過程而非地域,一種生活方式而非一個特定的地點。

路加設定耶穌的公開傳道在祂自己家鄉納匝肋的會堂內開始 (路 4:16-21)。祂宣佈依撒意亞先知的預言(依61:1-2)已在祂身上應驗了:「向貧窮人傳報喜訊,向俘虜宣告釋放,向盲者宣告復明,使受壓迫者獲得自由,宣佈上主恩慈之年。」這個強而有力的宣講帶出了天主的旨意及聖三的希望。

耶穌的生活及其傳道模式

在路加的記載中,我們同時看出記載福音的一貫模式。初時,人們對耶穌所宣講上主的話語覺得十分驚異、震憾及充滿憧憬。但不久之後,他們對所見所聞受到誘惑起了懷疑。便問「他的確是若瑟的兒子嗎?」「他以為自己是誰?他只不過是一個木匠而已。」耶穌不斷探索律法的意義及其對具有宗教信仰的人有何影響。祂一方面敬重天主的顯示,另一方面質疑以色列宗教掌權者的執法之道是否符合天主的旨意。祂的宣講挑戰聽道的人,要求他們以一顆開放的心來面對可能發生的新事物,及從傳統的思想模式中轉化過來。但為很多人來說,祂的言論卻太有威脅性,所以在耶穌傳道的初期 (谷 3:6),便有人開始密謀殺害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