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週 - 耶穌的苦難

第五週 第七天 第六週 第一天

第六週 - 耶穌的苦難

痛苦和死亡的奧祕

沒有一種人生哲學、人類學、心理學,尤其是靈修學可以不去面對兩個嚇人的主題──痛苦及死亡──而可偽裝作為一門成熟的學問。苦痛與死亡是真實的,正扯咬着我們的心靈。基督信仰正視這現實。因為這奧跡的核心正正是我們信仰中面對的逾越奧跡,苦難、死亡及復活。基督徒信仰的核心是基督,而基督的中心點是祂的死亡及復活,為了給我們派遣聖神。那麼,這逾越奧跡的意思是什麼?跟我們的生命有什麼關連?

無論我們是為了逝去的青春、健康、友誼或為了理想中的天主和教會而哀傷,我們總要承認生命中沒有一成不變的東西。我們不斷地被挑戰去承認,然後去哀悼,最後放手讓已逝去的逝去,不再留戀。這些經驗儘管是痛苦的,但卻明白到邪惡也是一種奧跡,在這交替和更新的過程中,天主召叫我們進入一個豐富、有深度和圓滿的生命。在日常生活中和在通往來世的路途之中,耶穌受苦、死亡及復活是我們生命的模式。

除非一粒種子落在地裏死了……(若 12:24)

以自我為中心到以天主為中心的轉變中,死亡和復活是最重要的一點。對一般人來說,在這過程中,我們為那些我們以為是理所當然的事物──無論是我們實際擁有的或是幻想出來的──感到悲痛,並願意放下。在浪子的故事中,長子心中的怨恨不平使他無法參與慶祝弟弟的回頭。他仍然緊抓着那份不公平及受到傷害的感覺,緊抓着那份無法實現的夢想。他住在父親的家中,但仍然不能接受家的精神。甚至父親向他保証,父親所擁有的都是屬於他的,他仍然感到被欺騙,心內苦澀,意志消沉。這是我們在靈修上及心理上很大的挑戰。尤其是當我們忙於應付中年危機的時候。除非我們能夠哀悼我們內心的失落、痛楚、生命中的不公平、破碎的夢想及一切事與願違的事情,我們將會生活在不健康的幻像之中或是在與日俱增的苦澀和怨恨之中。

耶穌把死亡及復活的關係推到一個新的層面。雖然會有十字架的痛苦,但祂很自由地選擇了忠心於天父的旨意,去愛所有的人。這就是終極的謙遜和掏空自我。(斐 2:6-11) 在進入祂的苦難時,耶穌很軟弱,被剝奪去一切人間的名譽、友情、甚至那份作為「子」的感覺。祂把生命交托給祂的父,天主。(若 8:28-29) 從一個旁觀者的觀點,這場面是極之殘酷和不公義的。從耶穌靈性生命的觀點來看,這是為了我們的緣故,父與子把自己交給對方。按整部聖經的傳統觀點,逾越節的奧跡再一次指示出在軟弱和脆弱中,越能顯出天主愛的光芒。

一個奧跡

這是一個很重要的理解:耶穌的苦難、死亡及復活,不是三個獨立的事件。並非是耶穌在十字架上被打敗了,然後在復活中尋回勝利。耶穌經過受苦及死亡而進入復活──全屬於一個奧跡。這種想法對我們的生命有很大的啓示。這裏不是要否定人類所受的痛苦,只是想肯定我們為了愛而去掏空自己,在意義上跟耶穌所做的是同樣的。在加爾瓦略山上,在黑暗中有光明,在痛苦中有份靜悄悄的喜樂,耶穌為了愛的緣故去受苦 [1],藉着苦難和死亡而得到勝利。以這信仰的觀點來看,所有人性經驗都是神聖的。在這世界上沒有什麼事情天主不能運用而帶來新生命以及與祂深度的結合。我們的天主是將十字架轉化為復活的天主。

這個星期,我們要與悲哀的耶穌一同悲哀,傷心的耶穌一同傷心。在這黑暗的時刻陪伴祂是不容易的 (你可看到為什麼門徒也要離開) 。本週我們的工作就是讓我們看看這世上最完美,最無辜的人被人粗暴地殺害,去經驗那份恐懼、忿怒和激忿之情。當我們開始明白每個人都可成為釘死別人的兇手時,我們就會跨越這些激忿,而轉化成羞愧和難過。如果我們能在加爾瓦略山上逗留的時間長一點,就會因感動而感謝耶穌基督的愛,祂為了我們犧牲了祂的生命。

[1] 快樂和喜樂有根本上的區別。快樂是需求的滿足和逃避痛苦。喜樂基本上超越快樂或痛苦的層面,而事實上需要認識和承擔痛苦。喜樂是人找到人生的正途及根源之後的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