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週 – 天主的計劃和我的回應

第一週 第七天 第二週 第一天

第二週 – 天主的計劃和我的回應

我們的生命充滿着對意義的質疑

我們所有人都會懷疑生命的意義。尤其在經歷着人生轉捩點,如步入中年,面對出乎意外的危機,或新的挑戰又或失敗的時刻。由此,我們會被推向懷疑生命是否有所目的。天主聽我的禱告嗎?天主關心我嗎?在這些時刻,確實很難把視線超越對自己過份的關注而去問天主是否有一個計劃給我。我的生命是否要成就一些事情?成就了沒有?當我們在祈禱中找尋生命的意義,及當我們的信仰成長時,我們會發現那些阻擋我們美好的願望,中斷我們深切渴求愛情和關懷的事情。

浪子回頭的比喻:耶穌對天主的形象

對很多人來說,意識到自己的有限,及滯留在自我挫敗的思想和表現中是一件痛苦的事,這個痛苦的經驗似乎與天主慈愛的形象有所抵觸。在耶穌所講述的浪子比喻中,那個放蕩不羈的弟弟和那個恭敬服從的哥哥,使我們領悟到這個進退兩難的困境(路15:11-32)。為表達那份愛,耶穌所用的形象就是父親那無條件的愛,他會作任何犧牲,為使兩個兒子明白他們所找尋的產業就是與父親合而為一。那份家產和財富衹不過是產業的一部份,父親最寳貴的禮物是完全悅納他們的那份愛的關係。衹有回應父親的愛,兩個兒子才會滿足,找到做人真正的意義。父親是他們生命的重心,沒有了他,他們不能平穩度日,也找不着方向。但那做父親的,因他的愛,只會讓兩個兒子自由的去選擇回應與否。

在受造物中洋溢着愛,罪過使我們對這事實視而不見

在浪子的故事中,兩個兒子代表了我們常常回應天主無條件的愛所採取的態度。兩種態度都是來自內心深處幼稚的想法,把自己視作為世界的中心。世界就是為回覆我的需要而存在的。幼子所採取的態度就是離開父親,用所有錯誤的方法去找尋情慾的滿足。衹有當饑餓到臨時,他才回復理智,回歸父家。長子所採取的是以盡忠的態度,以為緊守本份,就有份去接收產業。這是他 「賺」回來的。這人身上有一種冷酷使他無法超越本份而達至情感的世界。而故事的結局就是讓我們疑惑他最終的選擇是甚麼。只有回歸父家,這個兒子才可脫離那份受害感。

跟這兩個兒子相似,我們衹能逐漸明白我們並非完全屬於自己,而是要跟其他人,兄弟姊妹,整個世界合一的,最終就是跟我們的天主合而為一。去選擇過一個只 「為了自己生活而生活」的方式,就是拒絕與別人一同上路,决心疏離做人的目標。 「罪」就是要打破這個親密關係的網絡,而 「關係」就是天主要給我們的產業。

人生的目標就是共融

這個福音故事給教會內常提及到的共融,注入了力量和滋養。我們共融在天主聖言及聖事內,讓別人分享你自己時,我們就是為活在世上,復活的基督作証。在路加福音中的父親具體表現了天主對人圓滿共融的召叫;就是當他嘗試讓兒子明白,繼承產業不算得甚麼,那給予產業的才是重要的。天主就是我們的產業,這關係就代表了一切。我們正如兩個兒子一樣,在學習放棄聖經中所說的「偶像」 (那些我們當天主般崇拜的東西)。當兒子們仍然想滿足個人的需要及欲望,就不把自己放給父親而其實父親所渴望賜給兒子們的是一個豐富的生命,一個遠超乎他們所夢想,所瞭解的生命。學習基督的靈性生命全在於學會放棄我們有限的,以自我為中心的觀點來看現實。因此我們可以接受到被天主所擁抱的恩賜。就是唯獨這種愛,能永遠永遠滿足我們起伏不平的心靈。